查看原文
其他

潮流不只是前卫,也可能来自遥远的过去

2016-08-11 李黎 纸城





来源:经济观察报·生活方式

作者:李黎

编辑:日京川



纸城小报:上世纪初,出于宣传目的,许多著名酒店会在入住客人的行李箱上贴一张带有酒店标签的小贴纸。聪明的酒店经营者发现,客人们对此十分欢迎,于是开始在这些贴纸的设计上投注更多心血。渐渐地,行李箱贴纸成为一种时髦。

负责贴纸的门童进而把它变成了一种暗号。比如说,如果他们把它贴在行李箱的右侧,就代表这位客人很小气,不会给小费。如果贴在左侧,则代表这位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对这里一无所知。


上世纪 50 年代,由于创作贴纸成本和行李箱材质的改变,这些充满特色的标签也就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而在告别大众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些原本跟着行李箱周游世界的标签,再次以怀旧复古的藏书票形式重新印刷,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当然,各种航空公司标签和各种流行文化logo也成为时下行李箱上的时髦装饰。


流行有时候就是如此滑稽,无非是复古元素或者是复古元素的否定形式。而商业世界就是把一切复制都变得简单易行,把一个变成无数个,把价值稀释成价格,只是以往附着在事物上的人情消失殆尽。




如果你认为行李箱上流行的那些五颜六色贴纸只是纯粹的一种装饰,那只能放在当下流行的语境中。


曾经,那些行李箱上印有酒店logo的贴纸可不似如今的“装饰贴画”一样可以随意供箱子主人发挥拼贴大师手艺。从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初,这些得之不易的标签都是出于酒店宣传目的而被贴在旅客行李箱上,随着箱子的主人去世界各地经历了一次次旅行,从巴黎到伦敦,从东京到上海……



在那个旅游业尚未发达的旧年代,那些皮质行李箱上的标签足以一眼让人瞥见箱子主人的不凡阅历和身份。


即使没有时间弯腰细细地端详标签所代表的故事和旅行,那些设计精美的印迹也足以让一件行李箱不只是旅行途中的一件简单的随身物。在那个年代的欧洲小说里也时常能见到关于行李箱上标签的描述,比如《白马酒店》里一个希望自己能区别于中下层阶级的女人有这样的台词:“我已经想过了,我可以带着一、两个贴满外国标签的行李箱,租间有家俱的公寓住下来。登记的时候,我就用伊斯特布鲁克太太的名字……”




是的,在那个年代的很多欧洲人对于旅行途中的酒店赋予了“下榻地”之外的特殊意义。什么样的酒店甚至城市中的哪一个街区可以符合自己的标准和品位,在什么城市入住了哪一家酒店成为他们乐意提及的一个话题。这样的旅行心理让那个年代的酒店行李箱标签也成为不轻易撕毁丢弃的一件旅行珍藏品。


著名旅行家、旅游作家弗朗西斯卡·马泰奥利(Francisca Mattéoli)就曾把童年的记忆和对酒店的归属感联系在一起。她儿时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酒店里度过的,学生时代,家庭住址一栏里填的永远是酒店的地址。回想起过往,Francisca的酒店人生始于法国巴黎,当年还是小女孩的她跟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妹妹,从智利的乡间第一次来到巴黎,住在法兰西剧院对面的卢浮宫酒店。



旅游作家弗朗西斯卡·马泰奥利


也是这样的记忆使Francisca收藏了环球之旅中3000多枚酒店标签。酒店标签文化最流行的时代是上世纪初到50年代左右,各家酒店为了竞争甚至不惜大价钱,请来知名艺术家为自己画标签。那时门童的工作除了要站得好看,开门、关门之外,就是为来往客人的行李箱上面贴标签。弗朗西斯卡说,甚至贴纸贴在行李箱上不同的位置都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那是属于门童自知的一套秘密语言。比如说,如果他们把它贴在行李箱的右侧,就代表这位客人很小气,不会给小费。如果贴在左侧,则代表这位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对这里一无所知。就这样,贴纸成为不同酒店门童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也让他们知道如何招待这些客人。”



这已然淡化的行李箱酒店标签文化延伸到如今,成了个人自由发挥的行李箱拼贴风潮。上世纪初出于宣传目的而让酒店倾心设计的贴纸渐渐地让行李箱贴纸成为时髦。上世纪50年代,由于聘请艺术家创作贴纸的成本过高,加上客人使用的行李箱材质慢慢由硬壳箱转变为以尼龙和帆布为主的软壳箱,无法黏上贴纸,于是这些充满特色的标签也就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有多少人还在年老时抚摩那些箱子上已经被磨损的老印迹回忆一趟多年前的旅行,就像弗兰西斯卡在撰写她的酒店标签收藏本时回忆第一次来到上海入住和平饭店的情景,“太过完美的事物我不喜欢,老式酒店里有许多东西不是刻意安排的,反而更吸引人。和平饭店的地理位置太棒了,一进酒店就能看到那些原汁原味的建筑,里里外外的细节都非常特别。为了欣赏风景,我还特意去了顶层,月光把一切照亮,美得令人惊叹。”




而在告别大众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些原本跟着行李箱周游世界的标签,除了在古董市场和老一代人的怀旧拼贴集里可以看见,还被再次以怀旧复古的藏书票形式重新印刷,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当然,各种航空公司标签和各种流行文化logo也成为时下行李箱上的时髦装饰,只是——那种货真价实的稀缺感再也寻不见,贴满各色贴纸的行李箱倒有点人人都成为行李箱的安迪沃霍尔的意思。





点击标题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孤独是我们的相似性,但对彼此却无话可说

爵士从来不会变得流行,你需要主动去习得它的品味

你只能经历这些故事,但别想理解它们

留住的从不是时尚,而是时尚的反叛者

还有6小时,让我们来说说奥运会主题曲背后的那些事儿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回复关键词:塔可夫斯基 |  伍迪·艾伦  |  小说开头 | 安迪·沃霍尔  |  李•米勒 | 梵高 | 草间弥生  |  菲茨杰拉德 | 王尔德 | 铃木敏夫 | 石黑一雄 | 塞尔努达 | 村上春树 |帕斯捷尔纳克 | 鲍勃·迪伦 | 里尔克 | 伍尔夫 | 女性写作 |帕蒂·史密斯| 今敏 | 奈保尔 | 斯通纳 | 作家笔迹 |独居生活|查看以往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